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光伏行业即将发生三大变化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2-01-02 19:01:30   点击量:881

2021年1月至11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34.8GW,同比增长34.5%。考虑到2020年近一半的装机发生在12月,2021年的年增长率将远低于市场预期。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将全年装机预测下调10GW,为45-55GW,即最差同比下降6.6%,最好增长14%。


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业内此前预计,十四五光伏年均装机在70-90GW之间。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各界普遍认为光伏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周期,但2021年全年涨价潮造成了极端的产业环境。


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大致分为四个制造环节:硅、硅、电池和组件。再加上电站的开发,有五个环节。2021年开始后,硅材料的数量和缺价依次向硅片、电池传导,玻璃、EVA薄膜、背板、边框等辅助材料的价格上涨。组件价格一度在今年内推回到三年前的2元/W,2020年为1.57元/W。在过去的十年里,组件价格基本上遵循单边下跌的逻辑。2021年的价格逆转抑制了下游电站的装机意愿。


未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的生态将继续。确保供应链安全是所有企业的重要课题。价格波动将降低绩效率,损害行业声誉。


基于产业链价格下行预期和国内项目储备巨大,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可能超过75GW。其中,分布式光伏气候逐渐形成,市场开始形成。


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资本竞相增加光伏,新一轮产能扩张已经开始,结构性过剩和失衡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剧。在新老玩家的战斗下,行业格局的重构势所必然。在制造端,硅材料环节还有一年的好时光,硅材料环节的高利润时代即将结束;在电站端,分布式电站成为主角,发展也将走向规范;在企业端,隆基通威争霸,座位可能会重写,其他老玩家将面临与新玩家的生死纠纷。


硅料还有一年的好日子。


在2021年涨价潮下,光伏制造端四大环节冷热不均。


1月至9月,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分别上涨165%、62.6%、20%和10.8%。涨价潮源于硅材料量缺价高,高度集中的硅材料企业上半年也获得了红利,下半年由于新产能释放和低价库存耗尽,利润缩水;电池和组件的成本转移能力明显较弱,利润严重受损。


随着新一轮产能竞赛的开始,2022年制造端的利润分配将发生变化:硅继续躺着赚钱,硅竞争激烈,电池和组件的利润有望修复。


明年,硅材料的整体供需仍将保持紧密平衡,价格中心将下降,但这一环节仍将保持较高的利润。2021年约58万吨硅材料的总供应基本符合终端装机需求;然而,与产能超过300GW的硅片端相比,它们供不应求,导致市场抢材料、囤材料、哄抬价格。


虽然2021年硅材料的高利润导致了扩产,但由于进入门槛高、扩产周期长,明年硅材料与硅片端的产能差距依然明显。


根据各大企业的规划,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硅业分会进行了初步统计,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为85万吨/年,考虑到海外产能供应,可满足230GW的装机需求。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和计算,到2022年底,仅Top5硅片企业就将新增约100GW产能,硅片总产能近500GW。


吉邦咨询绿能行业分析师邹炎辉指出,考虑到产能释放节奏、能耗双控指标、维护等不确定因素,2022年上半年硅材料产能新增有限,加上下游刚性需求,供需紧张平衡,下半年供需紧张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硅材料价格方面,长城证券预计2022年上半年硅材料价格将稳步下降,下半年可能加速下降,全年价格中心可能为15-20万元/吨。虽然价格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绝对高位,龙头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受价格刺激,国内几乎所有的硅材料龙头都出台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一般来说,硅材料项目的生产周期约为18个月,产能释放缓慢,产能弹性小,停车成本高。一旦终端开始调整,硅材料链接就会被动。


硅业分公司警告过热投资,短期硅材料供应持续紧张,未来2-3年产能将继续释放,中长期供应可能超过需求。目前,硅材料企业宣布的规划产能已超过300万吨,可满足1200GW的装机需求。考虑到在建产能巨大,硅材料企业的好日子很可能只剩下2022年了。


2021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严重影响行业稳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发表声明,指出产业链供应稳定,价格稳定,既是全行业的共同期望,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


硅片高利润时代告终。


2022年,硅片将品尝产能快速扩张的苦果,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环节。利润和产业集中度将下降,告别五年高利润时代。


自2016年以来,单晶硅逐渐取代多晶硅,技术代差带来持续超额利润。龙基股份(601012.SH)作为单晶的领头羊,自然吃到了最大的蛋糕,通过大规模扩产,与中环股份迅速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002459.SZ)等传统组件供应商不愿受制于人,也扩大了硅片的生产;同时也培育了上机数控、京运通等第三方硅片供应商,单晶硅片产能趋于饱和。


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高利润、低门槛的硅片更受资本青睐。随着产能的扩大,超额利润逐渐消除,硅材料价格的上涨加速了硅片利润的侵蚀。2022年下半年,随着硅材料新产能的释放,硅片端可能会发生价格战,届时利润将大幅挤压,部分二三线产能可能退出市场。


龙头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要利用自身的规模、成本、技术、品牌优势,保持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到2021年底,龙基、中环股份(002129.SZ)双寡头对峙的火药味逐渐浓烈,双方已分别降价两次。


硅片降价潮下,由于一体化程度,隆基和中环两大巨头的承压能力可能会有所不同。截至2020年底,隆基硅片、电池、组件三端产能分别为85GW、30GW和50GW;中环主要为硅片,组件两端产能分别为55GW和4GW。


隆基在硅片和组件方面的绝对优势使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硅片的销售比例,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例如,当硅片市场不景气时,可以提高硅片的自用比例,加工成组件产品销售;反之亦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体化程度较低的中环可能会在这一轮降价潮中受到更大的伤害,公司也在快速增加自己的组件产能。据《财经》报道,截至2021年底,中环硅片的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85GW和11GW。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告诉《财经》记者,组件业务给隆基带来的不完全好处和巨大的客户压力。隆基在硅片建立绝对优势后,进入组件业务,直接与客户竞争订单,成为领导者,破坏了自己的产业生态。相比之下,中环的客户基础更坚实,粘性更强,这是中环在硅片降价方面的优势。


除了价格,大规模也是两大领头羊争夺市场的重要起点。长期以来,龙基和中环分别是182mm和210mm阵营的主要代表,截然不同。然而,中环最近首次推出了182mm和218.2mm两种尺寸产品。两种尺寸版本相同,但据说218.2mm功率较高,被外界解读为中环抢占龙基182mm市场蛋糕的重要信号。中环的越界行为预示着2022年硅片市场将有一场血战。


随着上游硅材料、硅片价格的回调和下游强劲装机需求的支撑,2022年电池组件的盈利能力将得到修复,不再需要夹板气体。


光伏制造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根据上述推断,2022年光伏产业链中最痛苦的部分是硅片严重过剩,其中专业硅片制造商最多;最快乐的是硅企业,领导者将获得最大的利润。


如果隆基因为抓住了单晶的超额利润而成为光伏的领头羊,那么通威股份(600438.SH)也赶上了硅材料的超额利润期,尽管持续时间可能不长。2021年,由于硅材料的高价,通威迅速缩小了与隆基的净利润差距。2022年,硅材料价格仍然很高。通威作为龙头,利润最大,而隆基的硅片利润进一步萎缩。通威有可能超越隆基,成为最赚钱的光伏公司。


2020年,协鑫在硅材料和硅片方面获得全球第一称号,各获通威和隆基。目前,在光伏制造端的四个环节中,隆基在硅片和组件的两端登顶,而通威在电池和硅材料的两端登顶。


在规模和行业地位上,通威已经等同于隆基,市场对后起之秀通威寄予厚望。虽然隆基市值处于较高水平,但硅片没有绝对优势,保持和突破的压力加大。通威的硅材料优势可以保持在上升通道。一位光伏企业前高管认为。


除了产能后发优势,没有历史负担外,业内人士认为,通威在整合布局模式上也略高于龙基技术。两者在战略布局上都有共同点:选择先加强一两个环节,然后扩展到产业链上下。然而,在整合的初始过程中,两者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模式:自身整合和寻求合作。


通威在保证硅材料和电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与天合光能(688599.SH)和晶科能源的股权合作互补,保证了硅片的需求。


上述高管认为,目前光伏企业的融资能力大大提高,但技术进步过快导致资产贬值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垂直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电池和硅材料。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由于所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不一致,隆基和通威还没有正面对抗,外界也不常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然而,预计情况将很快发生变化。通威今年已开始在硅片和组件上布局自己的生产能力,即将成为头部制造端四大环节全覆盖的唯一企业。


随着行业利润的重构和新玩家的涌入,2022年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提高自己的体积和抗击能力值得思考。桃子将来会熟悉,市场也会足够大。不要主角不是你。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名誉主席王博华在12月中旬的年度会议上发出了警告。他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投资于光伏制造端,这给传统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产业模式。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跨境资本如此大规模地进入光伏制造端。新进入者总是有后发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老玩家很可能很容易被富有的新玩家淘汰。

IMG_1388 拷贝.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