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困局中的全球碳市场期待曙光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2-01-28 12:01:05   点击量:657

蓝狮平台网讯:国际碳市场交易合作机制,敲定。


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就《巴黎协定》第六条款关于国际碳市场交易合作机制的实施细则达成共识。


1997年,《京都议定书》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碳交易启程,但由于缺乏机制、资金等系统支持,碳信用额成为“僵尸信贷”,建立一套新的更加有效的碳交易体系迫在眉睫。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第六条款明确国际碳市场交易合作机制,然而随后的实施细则谈判举步维艰,国际碳市场再次陷入僵局。去年,COP26大会终于打破僵局,似乎为“老大难”的国际碳市场带来了一缕曙光。然而,未来的道路并不是坦途。


困局


艰难,参加COP26大会的挪威气候与环境部部长巴斯·艾德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这一词语,这也是30年来全球碳市场历程的关键词。


实际上,全球碳市场遭遇的国际角力是意料之中的。碳市场,顾名思义是交易“碳”的平台,但远远不止于此。


碳市场,全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将碳排放权交易明确定义为一种运用市场手段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碳市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透过其命名及定义可见一斑。


碳市场交易的是碳排放权,而碳排放权从气候治理成为全球共识后,始终是各方角力的焦点。对于许多后发工业化国家来说,碳排放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权。市场讲求利润,而全球视野下的发展不能忽视公平合理。如何建立一个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都相对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至今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难题。因此,碳交易虽然运用市场手段,但同时必然是一种受到标准化设计及管控的政策工具。


因此,国际碳市场在数次气候大会中遭遇国际博弈而持续“难产”,也就不难理解。COP26大会上,争议依然尖锐。关键争议主要有两个焦点。第一个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是否允许沿用根据《京都议定书》产生的碳信用额进行碳抵消。由于拥有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大量核证减排量,巴西和印度极力主张旧信用额在新市场中有效沿用。而欧盟则认为这是一种妥协,将不利于形成更有激励作用的碳价,而且会导致减排量重复计算的问题。这也带来了第二个争议焦点,即由于目前各国还有“国家自主贡献”等多项减碳承诺,一笔碳交易在购买国和销售国同时被计入减碳额度、一笔被售出的额度仍被算入销售国的气候承诺中等情况极有可能发生。一些气候专家担忧,如果不能出台并执行严格周密的计算方式、认证标准及全球监督等支持体系,国际碳市场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减碳,而且会成为一些国家和企业“欺骗大气”进行增排的工具。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应向国际碳交易征税、将碳交易收益一部分用于援助气候脆弱国家等,这些提案都引发不同程度的争议。


突破


最终,经过艰难的谈判,COP26大会围绕争议问题达成协议,包括制定合理措施避免碳排放额的双重核算、不结转2013年之前发放的碳信用、不在碳资产的双边贸易上征税等。同时,大会提出建立12人监管管理机构,由来自联合国五大区域、最不发达国家和岛屿国家成员组成,负责制定规则、模式和流程,批准计算方法和基准线,管理减排活动的注册、减排量的签发、注销等。此外,大会要求缔约方必须采取综合、整体和平衡的非市场方法进行自愿合作,落实各国自主贡献目标。


COP26大会的成果为国际碳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曙光。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22年1月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期,COP26大会初步建立了全球碳市场的基本制度框架,未来全球各碳市场会进一步加强合作,碳排放权会实现国际间的流动,全球性碳市场预计最快在3年内迈出第一步。同时,为了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气候目标,各区域碳市场将会设置更为严苛的减排目标,加大减排资金投入。此外,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扩大全球碳市场的覆盖区域,全球碳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延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分析人士认为,COP26大会达成的碳交易协议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道阻且长


“这是重要的一步,但还不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6大会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后说。对于国际碳市场来说,正是如此。


据媒体报道,大会闭幕时多国代表抱怨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令人失望,在各国存在严重分歧的背景下,这份协议是多边谈判所能取得的“最不坏”的结果。


曙光之后,国际碳市场的未来仍道阻且长。在规则细则设计及落实的过程中,诉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将继续进行博弈。如何避免碳交易成为富裕国家和企业污染排放的许可证?如何在实现碳减排总体目标的同时,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碳排放体系?如何保证碳资产和碳交易受到有力而适当的管控?这些仍是一个有效、有益的国际碳市场必须直面的问题。


链接


中国碳市场的


国际化探索


2021年9月,中国—加州碳市场联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目的,促进美国加州碳市场与中国碳市场之间的合作。预期未来中国碳市场会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各地碳市场的合作,借鉴国际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消除中国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间的差异,加快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中国全国碳市场作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在全球碳市场建设中有望发挥规模优势。


数说及知识链接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IMG_1002.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