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长三角“万亿候补”之战已经开打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2-03-07 09:03:34   点击量:548

蓝狮平台网讯:作者|秋池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近日,9座城市争夺特斯拉第二工厂,让新能源汽车再一次成为了城市眼中的“香饽饽”。


“双碳”时代的到来,让新能源产业站上了风口。


汽车作为历来城市产业的竞争之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落地,除了能带动产值、税收、出口、上下游产业链的增长和完善,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地,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车企。


除了上海、合肥这些头部汽车制造大城外,在越来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正借助资本撬动和前瞻布局悄然“异军突起”。


合肥城市风光


多城的“汽车产业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20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51.66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比重接近四成,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探索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同济大学在2000年正式成立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汽集团也于2001年开始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


2006年,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科技部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则被普遍视作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点。先后有25个城市参与该工程,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杭州、合肥、苏州、南通就名列其中。


近年来,上海押宝特斯拉,成功串起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黄金产业链更是给众多城市树立了一个典范。


上海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地,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车企。


除了特斯拉,上海还拥有上汽、蔚来、威马等系列品牌,智己汽车也将在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生产。


据统计,特斯拉的“大本营”临港新片区目前汽车产业每年整车产能60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示范效应也正在不断放大,突出的表现为长三角其他城市也不断诞生并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超过13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增幅超过70%。


与此同时,常州市还专门出台规划,提出“到2025年,谋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的新目标。


除常州市外,安徽省芜湖市和浙江省温州市等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也相继在2022年初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例如,浙江省温州市就提出,未来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而安徽芜湖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城市。早在2014年,芜湖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全国第二批2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这是也安徽省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


2021年,比亚迪投资总额达20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落户芜湖市无为经济开发区。


瞄准产业链机会


能源与环境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课题。


汽车产业无疑是转型的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因为整个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汽车在使用环节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0%。


因此产业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进程明显加速。


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引进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更为看重的是背后千亿级产值链。


拿常州来说,据常州市当地媒体报道,2020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实现产值近千亿元,占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值的比例为23.8%。


此外,常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上也有着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25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销量达60万辆,规模达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8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除了常州,浙江省内第三城温州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也是雄心勃勃。


今年年初,温州专门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该项政策措施的第一条便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培育发展,根据温州的规划,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企业销售和创新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都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另外,温州作为汽摩配之都,在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常州和温州,拥有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的芜湖市,也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国内领先”的目标。


其实,长三角多地除了提出自己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近年来在吸引新能源车企的入驻方面也是动作不断。


理想在江苏常州建设制造工厂,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于浙江长兴,长城汽车项目落户于浙江平湖,威马汽车在温州建造制造业基地,蔚来则由安徽合肥的江淮代工。


冲刺万亿之城


值得关注的是,新年伊始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座城市当中,除了芜湖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外,常州和温州都是长三角地区坚实的“腰部”城市。


其中,常州和温州都不约而同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冲刺万亿GDP目标。


在2021年长三角城市GDP排行榜上,在万亿俱乐部之下,常州以8807.58亿元的经济体量位列万亿城市“第一替补”。


在常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夯实自身的产业基础依然是关键。


2月7日,虎年的首个工作日,常州就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常州明确提出要加速壮大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等新兴高成长性产业。


智能网联商用汽车在常州进行路测来源:视觉江苏网


为了实现产业的壮大发展,跟温州一样,常州也是拿出真金白银。按照常州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五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到2025年,常州市工业规模总量要超过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除了常州,作为浙江省内第三城,温州也瞄准GDP过万亿这一目标。


在温州“十四五”规划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推动温州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也被着重提及。


温州则是以7585.02亿元紧咬万亿城市候补第一阵营,仅次于徐州和大连。


不过,目前温州的经济体量跟常州相比,还有着不小的距离。2021年温州GDP比常州少了1200多亿元。按照温州近年的发展速度,温州GDP突破万亿也要到2026年。


从汽车制造实力来看,温州的在汽车配件方面比较突出。


早在2015年,就有媒体指出,在温州采购到的零部件,可以组装一部整车。这个认定,是对温州本地发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高度概括。


反观芜湖,虽然在GDP体量上跟常州和温州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芜湖的汽车制造方面起步较早,实力也较为雄厚。


2021年GDP为4302.63亿元,这一体量在长三角地区只能排在第21位,离万亿城市的距离还较远。


不过,在拥有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的加持下,芜湖也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国内领先”的目标。


为此芜湖制定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提出“到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核心零部件优势凸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持续完善的发展态势。”


在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上,多城竞逐,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方向之一。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