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氢能双城记:先驱佛山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2-03-30 16:03:45   点击量:450

蓝狮平台网讯: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为国内近几年来持续高热的氢能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新一轮的氢能发展热潮。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仅2019年一年,中国有36个省市出台氢燃料产业规划,到2020年9月,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60个。


氢能热潮也带动了不同的企业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氢领域,这其中既有传统能源企业,也有国内工业巨头。传统能源企业想借力氢能抢占“终极能源”发展先机,工业巨头也具有天然技术优势,同样不会甘愿错过发展机遇。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将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为探讨地方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路径方向,我们选取了广东、北京两个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城市佛山和北京,形成氢能观察的佛山&北京“双城记”。


从地图上来看,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珠海、中山、阳江、云浮、福州、包头、六安、淄博这12个城市,星罗棋布在我国东南北,组成了“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以下简称“广东示范城市群”)这个“全新战队”。2020年国家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政策出台后,佛山市积极响应,在广东省发改委的统筹指导下,牵头组建广东示范城市群,并于2021年8月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群一起启动,由此形成京沪粤“三足鼎立”的态势。


在广东这个“全新战队”的版图中,除大湾区6市外,其他各市均有功能定位。“福州有福清港口码头,是一个较好的重卡应用场景,福州同时是化工行业比较集聚的城市,中国软包集团的丙烷脱氢项目就坐落在福州。”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告诉eo:“福州离广州的距离大概600-800公里,在液氢和管道运输经济半径范围内,既能打造氢能高速,又能构建起跨区域的氢能供应链。”


“包头有稀土资源,是有研集团固态储氢材料原矿的产业基地,且包头的光伏资源丰富,有利于做绿氢示范。阳江有海上风电资源,六安陆上风电资源丰富且是专注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创新与产业化的明天氢能集团所在地,淄博拥有国内技术领先的质子交换膜生产基地。”赵吉诗说。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具备互补共赢的合作基础,整体形成了产业链齐全完备的泛广东发展集群。


佛山作为“群主”,抓住示范机遇,近年来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模式。“到2021年年末,佛山氢能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水平和行业影响力,‘佛山模式’备受全国关注,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也日渐凸显。”赵吉诗认为。在佛山市积极推动下,全国首条氢能有轨电车、全国首艘氢能游船先后在佛山落地示范;2021年1月,全国首个省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东成立,为氢能标准化提供相关技术支撑和探索。


佛山发展氢能的初衷是什么?氢能产业对于佛山,乃至广东来说是必选项还是机缘巧合?在能源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正处产业转型期的佛山抓住了什么,又缺乏什么?剖析氢能产业发展逻辑,谜底即将揭晓。


第一个吃螃蟹


佛山市是我国制造业强市,长期位居全国制造业前五之列。2010年佛山市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国家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工程中心华南中心暨广顺新能源动力衣宝廉院士工作站在丹灶揭牌,由此佛山布下引进培育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最早一“棋”,拉开了该市氢能产业大幕。“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提出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形成以比亚迪集团、广汽集团为龙头的广东汽车产业集群。通过率先布局发展以燃料电池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新装备去带动传统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追赶先进或者弯道超车,成为当时佛山主政者考虑的方向。


珠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起点在佛山对口帮扶的云浮市,2016年以来,以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的大大小小20多个氢能项目扎根云浮,拉开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帷幕。


时任佛山市副市长许国,被业内称作“氢能市长”,是珠三角乃至全国氢能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之一。2014年,许国率队赴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湾区考察发达国家轨道交通及相关产业发展,发现三大湾区都已着力布局氢能产业并推动其商业化。回到佛山后,他继续跟踪调研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产业基础情况,大胆提出“氢能有可能成为佛山实现在大湾区崛起的支柱产业”,并积极推动率先布局。


2016年,氢能产业在佛山被按下快进键,其标志性事件有三:一是在云浮和佛山各建成1座加氢站;二是投放了20余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开通了两条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示范线;三是引进了巴拉德9SSL生产线并落地云浮,加快了与国际一流技术的对接,搭建了引进转化平台。


同时,佛山市南海区和高明区分别规划打造“仙湖氢谷”和“中车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将氢能产业作为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9年,佛山市政府引进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权威机构,共建“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氢能佛山分中心(仙湖实验室)”,吸引国内外氢能专家前往,探索建立加氢站建设行政审批流程,陆续引进上海重塑、江苏清能、国家电投及攀业等国内氢能头部企业,孵化培育清极能源、泰极动力、昇辉新能源等属地企业,推动氢能产业链条逐步构建完善。


被追赶的“先行者”


2016年8月27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布局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落户江苏如皋,促进这座城市氢经济项目的产业化加速。


同时被纳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科技部第三期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的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和郑州,竞争无处不在。随着全国各省市陆续布局,2020年,共有逾20个城市群参与示范城市群申报。佛山感觉到了竞争带来的压力。“白手起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时时处处都在突围。”赵吉诗如此形容。


为吸引国内外优质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落户佛山,完善产业链条,佛山一直在寻找机遇。


2017年下半年,佛山对口帮扶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佛云园”)与巴拉德公司合作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佛云园生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电堆与巴拉德原厂电堆保持相当好的一致性,氢能公交车、物流车陆续下线,扩大了佛云园在国内外氢能产业领域的影响力。2018年佛山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站位,理顺机制,打通产业发展道路上的政策障碍,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随后几年氢能在佛山快速发展。2021年佛山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最大、安全运行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依托南海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仙湖氢谷),高明区“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以及佛山对口帮扶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平台,佛山市带动氢能产业全面布局。


目前佛山已成功引育近150家氢能企业,预计总投资额近350亿元,基本覆盖了氢能制储运加供应链、燃料电池关键基础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等环节,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


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秘书处骆方认为,佛山缺乏属地化的高端研发平台,通过联合有实力的高校和企业(武理工、解放、东风)共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加氢站建站模式,提高氢气供给保障能力、降低氢气成本。


“佛山市是先驱者,一开始就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如果综合考量科研基础、产业化能力、应用场景等各方面要素,未来佛山市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将面临长三角地区的严峻挑战,但氢能产业链长、覆盖面宽,在膜电极、双极板、电堆及系统,以及氢能供应链核心装备等环节是可以持续保持相对优势的,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佛山乃至珠三角丰富的物流场景也将为氢能终端应用提供广阔市场。”赵吉诗指出。


纵横联合


“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这个“全新战队”里,还有大湾区其中的6市。除了佛山,珠海、深圳、广州、珠海和中山这5个城市,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广深的创新能力强、高校资源多、资本市场活跃,有利于新技术开发、新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广州有氢能黄埔产业园区,是产业化的一个很好的发力点。


珠海和佛山一样,制造业较强,能够成为广深的产业转移承载地。同时,珠海巨正源公司的丙烷脱氢项目因其富产氢气成名,成为广东省氢能产业集群的重要氢源。


此外,珠海有港口,重卡应用场景丰富。同时,综合来看,广东城市群因为福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拥有所有示范城市群中最长的海岸线,最丰富的港口、码头运载场景。


因此,相对于长三角集群拥有最完备的产业链,京津冀产业集群拥有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来说,广东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可能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活力。《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广东省着力推进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建设一条湾区“氢”走廊,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


但大湾区城市也有着共同痛点和问题:一方面庞大的制造业对能源的消耗和需求十分可观;另一方面则是产业转移到粤西北后,城市面临新的产业选择。是否走氢能制造城市,对于佛山和广等其他5市来说,都是一道必选题。


佛山在2019年迎来了新的崛起机会,这一年其GDP过万亿,完成了广东省内“万亿级”城市的接力——佛山成为继广州、深圳这两大中心城市之后第三座万亿级城市,广东也成为了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外第二个省内有三座万亿级城市的省份。


“佛山形成了巨大优势,产生了强大的能源消费能力,能从制造立市转型成为氢能制造和氢能消费并举的城市,正如佛山的陶瓷、家具、牛仔纺织品制造业一样,在这里形成产品线,然后销售到全国。”中国城燃氢盟秘书处骆方认为,“同样,佛山是珠三角的能源(电力)消费大户,也能成为巨大的氢能消费所在地。”


论政策和精准判断的重要性


政策是行业发展初期最重要的驱动力,在示范期内需要政府的补贴及推动。当地氢能企业认为,作为地级市,佛山在政策立法上不如北京、上海,但在2018-2021年,佛山市政府通过下发氢能相关支持政策达24项,加快基础设施商业化进程,吹起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


仅在加氢站建设上,佛山市率先梳理并持续完善加氢站行政审批流程、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及扶持政策等文件近10条,填补国内加氢站建设运营及审批的政策机制空白,相关制度被上海、山东、武汉等其他省市相继借鉴推广。


许国解释,“中国加氢站涉及政府部门四个关键性行政许可:消防审批许可、特种设备充装许可、氢气销售经营许可、氢气化工园区危化气体生产许可。这四个许可涉及住建、市场监管、应急三大政府部门,协调难度大,佛山在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下,借鉴天然气加注站行政审批模式,探讨形成以住建部门牵头的加氢站行政审批模式。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加氢站行政审批空白。”


此外,佛山氢能产业“领先一步”发展也来源于这个城市对氢能产业发展精准判断:一是在全国都跟着美国大干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时,大胆选择氢能汽车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二是在全球发达国家将氢能乘用车作为推广突破口时,大胆选择氢能商用公交车作为突破口;三是在全国公认日本丰田为最先进氢能车技术时,大胆选择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合作;四是在全国都选择用增程式混合动力研发系统时,大胆选择30千瓦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研发作为开始。


实践证明这种判断是正确的。


动荡还是激荡


“当然,佛山并非十全十美,佛山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氢能供应体系仍需亟待健全,储运环节出现了卡脖子现象。”赵吉诗指出。据了解,目前佛山市投放燃料电池车辆约1500台,日需氢量约18吨,实际氢气日供应量不到5吨,其中本地氢源自给率仅为8%,导致可上路运行车辆仅约500辆,剩余约1000辆因缺氢不能保障运营,造成极大浪费。此外,目前氢气储运采用压缩氢气方式,储运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因技术发展水平、标准法规等制约,未来两三年内佛山仍将以20MPa压缩氢气为主,即便在氢源充足的情况下,在长管拖车存量不足及安全管理难的双重压力下,“储-运”环节“卡脖子”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储运能力不足才是氢源缺乏的根本原因。目前佛山长管拖车的缺口就达到50辆左右,如果投放燃料电池汽车达到5000辆,需要长管拖车200辆以上。”赵吉诗指出。


另外,佛山的氢能产业根植性有待提升,由于佛山本地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靠大量资金投入吸引外部资源,而这些高端创新创业资源及项目是否能够扎根本地尚存质疑,有可能存在“追随补贴资金和财政支持短期驻留”现象,难以真正发挥对本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希望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项目,广州、深圳能够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渥的优势,与佛山、珠海制造业基地融合发展,促进外部资源扎根在广东。


佛山市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际,对外存在城市产业特点不够突出的可能,对内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及不持续的可能,减弱优质资源在佛山扎根发展的信心。仙湖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佛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的研究方向、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与产业薄弱环节及企业需求存在偏离,导致创新成果时效性不强、转化率不高,影响科创平台名声,也容易导致人才资源的阶段性驻留。


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武汉、天津、成都等城市陆续出台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后发势头迅猛,增加佛山人才团队、企业平台移居迁徙的风险。因此,仅靠前期大额投资的单一方式,难以保证创新能力、产业企业扎根。“亟待通过完善产学研平台、提升产业发展地位、加强培育创新与政策环境等措施,提高产业根植性。”有专家认为,“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头部企业培育亟待加快,这也是佛山是否能够继续成为头部的终极考验”。


据了解,近几年来,佛山市在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但在可靠性、耐久性、比功率、综合寿命等性能参数上,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基础材料,高效电解水制氢技术、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核心关键材料及系统BOP有待技术突破。氢气压缩机、液氢技术及装备、氢气管道等氢能装备,SOFC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及燃料电池乘用车等氢能终端装备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领先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保持先发优势


目前,头部企业中,佛山市已拥有佛山清极能源、广东济平、泰极动力、广东韵量等一批氢能骨干企业,在双极板、催化剂、膜电极及空压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核心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优势,但是企业普遍受规模不够、资金实力不足等掣肘。“与北京、上海、山东等其他先发地区相比,佛山市氢能产业链上中小规模初创型企业居多,特别在整车领域缺乏上汽、北汽、东风等拥有雄厚市场基础和资金实力的行业头部企业。即便是广东汽车龙头企业广汽集团,也正处于样车开发阶段,尚未规模化生产;一汽解放虽已设分公司在佛山,但仍在建设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发展集群效应。”赵吉诗指出。


如果缺乏行业头部企业,对政策的影响力不足,对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吸引力不足,或将导致产业集聚效应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逐渐流失。亟需加大属地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头部企业。


“在广东的氢能产业跑道上,佛山和广州已率先起跑,深圳、珠海、茂名等城市也在加紧布局中。以广州、佛山为代表的整个广东需要不断去创新,外加广东雄厚的财政实力和金融市场,借着燃油汽车示范城市群,尽快弥补短板。”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俊提出。

IMG_1604 拷贝JPG.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