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跨界光伏企业“小考”,这些企业已出局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3-08-11 15:08:34   点击量:108

  蓝狮平台网讯:社会上有斜杠青年,行业里有跨界企业。

  近年来,跨界企业越来越多,光伏作为热门行业,更是吸引了众多新面孔。2022年至今,跨界光伏的企业已不少于上百家,且布局环节逐渐深入。

  这些企业背景不同,跨界或出于救自身于水火的目的,或与原有业务互补,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这背后是对光伏行业高景气的预期。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842万千瓦,基本与去年全年数据相当,在新增电源总装机占比达56%。光伏已经是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的电源,仅次于煤电。同期,光伏发电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约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的50%。

  但当前跨界光伏企业走上的并不是坦途。尤其是年初至今,光伏供应链价格震荡下滑,资本热潮渐退,行业同行竞争则日益白热化。对跨界企业而言,第一波考验已经来临。

  与此同时,有的选手已经开始弃考了。7月31日,乾景园林(603778.SH)宣布终止定增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该公司原计划募资4.7亿元,投向1 GW异质结电池和2 GW异质结太阳能组件。这家原本处于园林绿化行业的企业,去年宣布进军光伏行业。

  乾景园林光伏项目生变,印证了虽然光伏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其中存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壁垒,跨界企业要想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跨入制造环节

  据界面新闻观察,此前跨界光伏的企业多以电站投资为切入点,自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制造环节。

  其中最明显的趋势是,多数企业选择了跨界电池、组件环节,试图把握新一轮光伏技术变革的红利。

  当前光伏行业技术正处于P型向N型的转变期,TOPCon、异质结(HJT)等技术路线的出现,无论对于老玩家还是刚入局的企业,均是新的机遇。不少龙头企业欲借此打造新的竞争壁垒,跨界企业则想借此挤进新赛道。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近20家宣布跨界光伏电池、组件领域的上市公司中,最少六家明确指出量产TOPCon电池,且基本均是10 GW以上的规模。

  其中,沐邦高科(603398.SH)、皇氏集团(002329.SZ)、仕净科技(301030.SZ)三家公司不惜重金百亿元,押注TOPCon电池项目。

  布局HJT电池路线的企业也不少,但明显扩产规模相对较小。仅有泉为科技(300716.SZ)在HJT技术路线上的进程略快,规划10 GW以上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内容整理 制图:马悦然

  泉为科技原处行业为橡胶、塑料制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其主要产品包括EVA环保改性材料及其制品、改性工程塑料等。

  山东基地和安徽基地全部建成后,泉为科技合计拥有10 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20 GW异质结组件和5 GWh储能的总体产能。

  TOPCon和异质结均属于N型高效电池技术路线,也是目前业内讨论最多的两种技术路线。由于TOPCon可以与PERC产线实现更好地兼容,且电池生产成本更低,商业可行性更高,近两年TOPCon技术开始逐渐脱颖而出。

  业内共识,去年是TOPCon技术技术的量产元年,多家光伏企业进行扩产时也选择了这一技术。据行业媒体统计,2022年以来,已经超过28家公司明确布局N型TOPCon电池。

  华泰证券6月末的研报指出,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新增TOPCon产能超过400 GW,预计到2024年,TOPCon将超过PERC成为光伏电池技术新主线。从产量口径看,预计今年TOPCon产出100 GW,占电池总产出的20%-30%。

  对于跨界入局者而言,切入制造环节,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成本会更大,风险也更高,技术尤其是难点。在此前的SNEC光伏展上,就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N型光伏产品量产的难度,比传统P型产品要大得多,且有多家新进企业的N型量产产线爬坡速度较慢。

  此外,从N型硅片到N型电池,尚没有确定的行业标准,使得产品的流动性面临很大问题。光伏产品从P型大规模切向N型的过程中,从上游硅料到坩锅厂到电池厂,会因此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如何处置也是一大问题。

项目推进不顺

  宣布新投资公告,只是跨界企业进入光伏行业的第一步,想要将项目进行实际落地并顺利运营,面临的困难重重,这也导致一些跨界企业项目进展不顺。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三家跨界企业终止了光伏项目。

  “跨界光伏行业需要专业团队,目前很多跨界的项目仅是‘PPT’产能。”近日,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项目距离落地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不排除有公司借此炒作热点的可能。

  今年6月,奥维通信就公告,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该公司也成为今年首家宣告跨界失败的企业。

  奥维通信原计划与熵熠(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熵熠)在淮南市田家庵区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建设5 GW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在交易各方对上述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未能就交易对价、业绩承诺、投后管理等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最终不得不进行终止。

  原主营大中型交直流电机业务的中电电机(603988.SH),2021年计划将其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天津富清,并将主营业务变更为光伏发电站项目、风电项目投资、开发等。

  但去年2月18日,中电电机(603988.SH)发布公告称,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这也意味着其进军光伏领域的计划失败。

  纺织业龙头江苏阳光此前的200亿大手笔投资,也曾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但去年底,江苏阳光终止了200亿包头项目,进而转向去宁夏投资。

  据江苏阳光(600220.SH)近日公开表示,目前光伏项目仍然在筹备阶段,还没有正式落实进入开工建设环节,未达到需要披露的重大进展。据此前方案披露,宁夏项目原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开工。

  江苏阳光在跨界光伏中屡次失败。早在2006年,该公司就试水多晶硅环节,后因遭遇硅料价格暴跌等原因,旗下宁夏阳光硅业于2013年破产。

  江苏阳光此前还拥有上市公司海润光伏,主营太阳能电池、组件、电站等业务,2010年3月借壳上市,但后陷入亏损,于2021年宣告破产。

  去年7月,原主营玩具业务的沐邦高科,宣布拟在梧州投建10 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52亿元,该项目投产时间较计划延后。该公司披露的安义县8 GW的TOPcon电池项目已宣告终止。

  除直接终止项目外,跨界者中也闹出了不少“糗事”。

  例如,奥联电子(300585.SZ)去年宣布跨界钙钛矿,股价在两个月内涨超200%。但该公司之后遭遇华能清能院和众能光电连续打假,胥明军“履历门”事件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因此,奥联电子也受到了深交所处分。

  不过据该公司5月的业绩说明会信息,其钙钛矿业务并未停滞,正在有序开展中。

  此外,宝馨科技(002514.SZ)、皇氏集团等企业在宣布跨界后,均遭到监管追问跨界的合理性、是否有相关资金、人才技术储备等。

  对于跨界企业来说,现金流、账面资金问题也似乎是通病。很多跨界企业面资金不足亿元,很难支撑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例如,沐邦高科目前现金余额仅约0.6亿元,三五互联(300051.SZ)现金余额0.24亿元,奥维通信(002231.SZ)现金余额约1.56亿元。

光伏真的能救它们吗?

  据界面新闻观察,近两年,多家企业都是抱着“自救”的心态来跨界光伏,其原本主营业务可能已经面临净利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

  例如国内第二大猪企正邦科技(002157.SZ),因过度扩张导致过去两年该公司亏损超过300亿元,目前面临退市风险。截至去年底,正邦科技负债率已经高达近150%。

  该公司去年宣布,计划与国家电投合作,投资400亿建设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目合作开发项目。该公司为此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项目落地情况暂未见下文。

  最近跨界的企业华东重机(002685.SZ),此前也连续经历了三年亏损。这家原本从事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智能数控机床的公司,今年先后宣布投建两个10 GW太阳能电池项目。

  但在当前越来越卷的行业背景下,这些企业想要依靠光伏拯救业绩,难上加难。

  今年以来,业内很少再对于光伏冠以“风口”、“资本宠儿”等字眼,更多提及的产能过剩。彭博新能源财经曾预测称,今年至少有三家中型的制造商走向破产。

  在跨界者中,也有成功利用光伏挽救业绩的企业。原主业为汽车饰件的钧达股份,于2021-2022年分两次收购了全球第五大电池厂商捷泰科技的全部股份,转型进入光伏业务。

  得益于电池端的利润修复,该公司去年扭亏为盈。当年捷泰科技电池片出货量达10.72 GW,其中P型PERC产品8.85 GW,N型TOPCon产品1.87 GW,出货量同比增长88%。

  去年9月,钧达股份已经把名称由“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钧达股份预计实现净利润9亿-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0%-300%。该公司同期N型TOPCon出货量6.56 GW,已超过P型PERC的4.84 GW出货量,总体电池片出货量为11.4 GW,同比增长181%。

  稍早前,有一批从设备端向制造端转变的跨界者,也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双良节能(600481.SH)、京运通(601908.SH)等硅片新秀,目前已在硅片环节拥有一席之地。

  整体看,此前两年入局光伏的企业,抓住行业兴起的风口,通过收购、依靠自身原业务向相关环节扩张等方式,更容易吃到这波新能源红利。2022年以后,在整体行业趋于成熟、竞争格局稳定的当下,新入局者“为时已晚”,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预计未来如TOPCon电池等热门环节,实际落地产能将不及预期。”上述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平安证券研报中提及,在行业产能持续扩张趋势下,跨界光伏行业的新进者众多,光伏市场格局或重塑,企业间理性与差异化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TOPCon已占据扩产主流地位,企业间技术细节选择、降本增效进度、新产能投产效率、电池成本效率良率把控或将形成分化。

  平安证券认为,具有独特优势的错位竞争有望助力企业突出重围,电池技术路线及细分技术选择应用将成为行业差异化竞争抓手。

【责任编辑:孟瑾】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