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科华数能崔剑:储能商业化仍有挑战,健康发展对行业更重要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21 18:10:13   点击量:150

蓝狮平台网讯:据《能源》杂志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储能行业延续了过去2年的火热状态。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波折。上游价格剧烈变化引发了价格战、强配储能政策在今年成为争议焦点、储能商业化可能迫在眉睫……

  10月19日,在与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厦门)新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能源》杂志专访了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崔剑,讨论了储能行业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

  行业需要热度,更需要长远发展

  《能源》:从2020年开始,储能行业进入了持续火爆的状态。科华数能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现象?

  崔剑:储能的火爆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宏观上是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对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整个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安全性、稳定性的巨大挑战。而储能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调节资源。所以储能发展就逐渐变成了一种能源转型的“刚需”。

  《能源》:对行业来说这种异常火爆的状态是积极影响更多吗?对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崔剑:我认为,对于从业者来说,储能的火爆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积极的一面是,储能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带来了政策的支持、订单的增加和海量的资金。

  另一方面,储能技术层出不穷,行业也面临技术创新的困境。储能行业考验的是长时间服务支撑能力,技术创新需要注重可靠性和实战效果,每一次技术创新都要慎重与理性。储能企业要呵护行业健康发展,技术迭代升级要建立在产品成熟、稳定的前提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储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安全和质量问题又一直是储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我们希望行业火爆的同时,储能企业应该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技术创新的可靠性上。这不仅是对行业的保护,也是储能作为实现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所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

  剧烈的价格波动于行业不利

  《能源》:目前锂电池的降价速度和幅度都很大。这是一种健康的行业生态吗?

  崔剑:电动汽车与储能两个行业共享了电池技术。因此储能也享受到了电动汽车市场繁荣带来的电池产能扩张、价格下降的利好。不过目前考虑到电池产能规模和全球市场需求,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产能快速扩张问题,进而出现了激烈的价格下跌。

  我认为,电池价格如果可以稳定在某个区间而不是剧烈波动,并通过技术驱动以合理速度探索成本下降,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加有益。因为电池价格的非理性下跌,客观上会引发储能终端市场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为“价格战”,让价格下跌到不合理区间。这实际上是对行业的一种伤害。

  《能源》:目前来看,电池的价格是偏高还是偏低?

  崔剑:对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来说,价格高低的标准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企业可能在上游锂矿或者电芯环节有所布局,那么它的价格承受力就会更强一些。但对于终端需求的用户来讲只是电池购买者的身份,因此对价格波动更敏感。

  实际上从储能用户的角度出发,稳定远比低价更重要。这涉及项目的立项、可研、投资建设和实际运行。目前来看,电池端由于产能规模很大,所以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竞争和沉淀,最终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良性的市场状态,促使价格进入稳定及合理下降的区间。

  储能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能源》:今年强配储能政策受到了很多批评。如果抛开政策驱动,您认为储能距离商业化走到了什么阶段?

  崔剑:应该说,储能的经济性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商业模式上还有很大探索空间。

  具体来说,在某些市场机制相对完备或者电价政策优良的地区,工商业储能实际上已经具备直接竞争优势,或者可以说是走通了商业模式。这主要依赖于足够的价差,目前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工商业用户对于安装储能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自发驱动力。

  但是在更多地区以及大型独立储能方面,很多基本还是依靠政策来驱动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

  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市场来看,储能要实现完全的独立盈利、打通商业模式,就不能只依靠充放电的价差。无论是将光伏和储能相结合,还是更多地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以及未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都是储能实现彻底商业化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能源》:您觉得储能商业化的主要阻碍是什么?

  崔剑:表面上看,储能商业化的障碍是政策,但实际上决定储能商业化的本质还是商业价值。如果储能的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商业价值,并且有人为其买单,那么整个产业链的商业化也就不会是问题了。

  仅从终端电价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复苏不断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工商业用户对电价的承受力也会不断增加。当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即便是没有政策,储能商业化的进程也会加速。

  不自研电芯,科华坚定战略选择

  《能源》:当前自研电芯正在成为储能集成商的一个趋势。科华会选择自研电芯吗?

  崔剑:我们会坚定自己的业务方向和战略选择。作为一家以UPS起家的企业,科华数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电力电子技术。而电芯属于电化学产品制造,处于另一个赛道。

  科华在UPS领域拥有35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对工商业用户的用能需求十分熟悉。在储能行业兴起之后,科华迅速将对于铅酸/铅炭电池的管理技术转换到了锂电池领域,实现了技术贯通。

  实际上在本轮储能行业火爆之前,科华已经在微电网建设等相关项目中实践了储能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等技术经验。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在锂电池管理方面,科华有着最顶尖的技术、经验。但是在电池制造方面并不是我们的优势。

  除此之外,科华也有光伏逆变器的业务。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光伏+储能已经成为趋势。而这两者恰恰都是科华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会坚定战略选择,坚守业务方向。

  《能源》:您如何看待今年各大厂家都推出大容量电芯的趋势?

  崔剑:今年3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面上。这是各家电池企业竞争加剧的结果。电池容量越大,能量密度越高,意味着系统成本也就会越低。

  但大容量电芯越来越多也是一把双刃剑。280Ah电芯成为行业主流选择已经超过1年时间,不仅经过了市场检验,各方面配套、技术也更加成熟。而现在的300Ah+大容量电芯层出不穷,往往一种规格的电芯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验证,就出现了更大容量的电芯。

  除了要充分考虑产业链配套,也要关注大容量电芯不断迭代给终端应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果只是为了市场份额为了大而大,这显然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正常现象。

【责任编辑:欧阳勇】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