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蓝狮注册资讯

2022中国汽车专利统计数据发布 创新聚焦动力电池与车联网

发布者:【蓝狮平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3-02-21 18:02:53   点击量:489

蓝狮平台网讯: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近日,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中汽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该报告的数据来自于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AutoPat。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增长态势,专利质量提升明显。同时,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两者专利合计占比达到41.95%,尤其动力电池、车联网、智能感知等是企业布局的重点。与之相对,发动机领域的专利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显示出企业研发重心的变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专利占比高


从近5年的数据看,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处于稳步上升态势。2022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36.22万件,同比增长12.9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45万件,同比增长12.77%,反映出中国汽车专利创新质量持续提升,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


从重点领域来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行业技术发展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利占比分别为21.38%和20.57%,合计达到41.95%。数量方面,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3.32%,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9.77%,增长速度较快。


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利占比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AutoPat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公开的中国汽车专利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计占比分别为43%和40.7%,而2022年为41.95%,均超过四成。


至于传统领域,电子电器、车身及车身附件、发动机仍是布局重点,但专利占比正在发生变化。以电子电器为例,2020~2022年,该领域的专利占比分别为10%、9.9%和13.45%,2022年有明显增长,原因之一是出于安全性、智能化和娱乐化考虑,汽车电子电器设备不断增多。


相比之下,2020~2022年,发动机领域的专利占比分别为11%、10.1%和7.82%,可谓直线下滑。在全球此起彼伏呼吁“禁燃”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已经停止研发新型发动机或发动机部件,将资源向其他前沿领域倾斜。


从申请者来看,如果按自主整车集团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前两位分别是中国一汽和东风集团;发明专利公开量前两位则是东风集团和中国一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两位是东风集团和比亚迪。报告指出,部分自主整车集团虽然专利公开量大,但发明专利授权量未实现同步增长,专利质量提升仍然任重道远。


另外,如果按创新主体统计,专利公开量、发明专利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第一名分别是吉利、中国一汽和丰田。报告指出,外资企业虽然专利申请量低于国内企业,但是注重专利质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对较高。


新能源汽车专利聚焦“三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爆发式增长,销量达到688.7万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三电”核心技术的创新,在这方面自主品牌具有优势。


AutoPat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统计中,自主企业集体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前10名中占据8席,整体专利实力处于领先地位。前5位均为国内企业,依次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奥动新能源、中国一汽。


从细分板块来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构成当中,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占比之和高达71.89%。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专利公开量占比从2021年的44.3%提升至49.23%。另外,充电系统专利占比为17.42%,驱动电机系统专利占比为5.24%。


按创新主体统计的话,在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系统专利公开量排行榜中,国内企业在前10名中占据9席,仅有LG新能源一家外企入围,排名第三,前两位分别是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在驱动电机系统专利公开量前10名中,国内企业占据6席,丰田、电装、舍弗勒、博世等外资企业持续布局该领域。再看充电系统专利公开量排行榜,国内企业同样占据前10中的9席,其中具有换电技术优势的奥动新能源位列榜首,之后是吉利和国家电网。


智能网联领域通信科技公司领先


智能网联是汽车行业的另一大热点所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技术构成中,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大约各占一半,车联网、智能感知、整车技术和平台技术等领域为布局重点。


智能化方面,智能感知与整车技术是当前企业布局的重点,专利占比分别为18.72%和13.92%;之后依次是控制执行(11.26%)、人机交互(5.27%)和智能决策(1.44%)。


网联化方面,面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日益庞大的数据规模,底层数据传输、处理技术成为攻关重点。具体来看,车联网领域专利占比最大,为19.72%;其次是平台技术,占比为12.61%;之后依次是定位导航(7.72%)、数据技术(7.44%)和信息安全(1.9%)。


从申请者类别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明显差异。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为主;而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以华为、高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及腾讯等科技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华为在2022年位列榜首。报告指出,传统整车企业在该技术领域较为被动,自主整车企业中,仅有长安、吉利、长城、东风等少数企业正在布局相关专利;以丰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依然位列前10榜单。


另外,当前少数头部通信企业正利用其技术及专利布局领先优势,向整车企业过度收取专利许可费,频繁发起专利诉讼。报告也提醒,诺基亚、Avanci等已经将目标锁定国内车企,有可能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风险,并影响自主车企“走出去”,这值得所有车企高度重视。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